電火稍關一勒,感恩喔! Do You Mind Behaving The Flash?

>> 2009年4月26日

從伍德廟到嶺頂的土地公廟要2.6公里
還沒拍前,心裡的標題原本是『When Benzy Meets Firebugs』這類的〈還有點壓韻ㄋ〉。可是,拍完後,只有一個『幹!』,不是因為沒拍好。

整晚的時間,居然下山時,心裡浮現的竟然是『海角七號』,阿嘉摔爛吉他的那一幕及那句有名的台詞。

今天的『梅嶺』不是生態觀賞聖地,簡直跟遊樂園沒兩樣。人類再一次,自私地掠奪其他生物在這地球的權利。

我在前幾天,就開始爬文準備,也曾驅車前往勘查,知道這一路並不易走,加上根本不知道哪裡才會有最多的螢火蟲,原本希望約五點就能抵達山頂,然後開始找拍攝地點。

約5:30〈有點晚了!〉,我才開始從『伍德廟』向上爬,目的地是2600公尺遠,位於嶺頂的『福德祠』。打算從那兒再往下走一點點,那一塊據說螢火蟲特別多。

今天適逢假日,山下的停車場已堆滿了車子,攤販也擠滿了伍德廟前的小廣場,而整座山一下子擁進了成千的人潮,遠遠的就可聽到喧嘩的吵雜聲,心想『完了!』。

可別小看這兩公里多的路,整座山其實非常的陡,三十度、甚至四十度的坡度不少,體力及心態上必須要有一定建設。沿路上,老老少少,也有不少學生團,人手一隻手電筒,還有不少小DC〈數位相機〉,大家走走停停,因為快下雨了,所以天氣非常的悶,異於山區應有的涼快。

由於太晚上山,我挑了還不到福德祠的一條叉路,走了進去,主要是想找一個有前後景,又有很多螢火蟲的地方〈除非來過,不然誰知道呢〉,真的很難,因為山勢陡峭,不是往上照,就要往下照,路上又都是人,逼得我一直往人少的地方進去,除了想說螢火蟲應會比較多外,就怕一些麻瓜亂開手電筒。

就在往內前進尋找適合的拍照地點時,一位阿嬤為了幫孫子抓螢火蟲,滑了下去,幸虧被叢生的雜草卡住,沒有大礙,我的三腳架也臨時成了救命“索”了,在一群人的合力下,阿嬤終於安全回到路面,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兩旁盡是梅子樹,掉落的梅子飄著淡淡的酸味很操的路,不少陡坡但抄艱辛換來的是無與倫比的view當螢火蟲開始出現後,不少人或坐或站,默默地欣賞這大自然的奧妙。因為光害,加上人體眼睛自然會習慣週遭的暗,其實是不太需要手電筒的,除非跟我一樣進到深手不見五指的地方。

不過,還是有不少麻瓜,沿路大開手電筒,不僅沒用紅玻璃紙減輕對螢火蟲的騷擾,還對著過往的人群照,當然,這大多是小朋友,讓我更氣的是,居然不見父母親出面機會教育。



唉!只能在此呼籲,若要前去觀賞螢火蟲,

《一》請輕聲細語,畢竟誰希望在做那檔事時,還有人在旁邊聊天、講八卦。
《二》請盡量不要開手電筒,也記得事前要多罩上幾層紅色玻璃紙〈我試了一下,一層真的不夠,還是很亮〉
《三》沒有支援B快門的數位相機就不用帶了。
《四》沒有帶三腳架的也不用拍了。每張得曝光好幾分鐘,別再耍白癡了。
《五》跟人家借單眼數位的,請先學一下,別讓閃光燈莫名其妙的閃了。〈說到這兒,當晚,有人讓閃光燈不小心閃了一下,你不要不相信,整座山頭為之一亮,不到一秒,就聽到山下傳來:『幹!你是白癡ㄛ!』〉〈說真的,我聽了是粉爽啦!〉

好吧!看一下我失敗的作品吧!

Read more...

小賓的故事 ─ 霧台 屏東縣 The Story About Benzy ─ Wutai Township,Pingtong County

>> 2009年4月22日

霧台教會自從每星期五強迫休假以來,發現每週休個三天也不賴。一些客戶已取消無薪假了,但我還是大多可以在四個工作天裡完成大多數的工作,這證明週休三天亦是可行的,只是不要扣錢就好。

這段日子,我當然得找點事來做做,才不枉這三天的休假。第一、我將我的賓士ML〈喔!它就是『小賓』啦!〉換了雙大鞋,也給它墊高一些,看起來兇猛不少。果然,一到郊外就有如脫疆野馬般,209匹德制馬力,源源不絕地自腳底,傳遞到大鞋。

這天,我起了個大早,到市場買了顆我愛吃的飯團,我們就上路了。我們之前都在『三地門』那兒晃,只知再往上走,通過檢查哨就可抵達『霧台』,可是卻從來沒去過。今天,就是今天,我們就來去給它瞧瞧吧!

去霧台的路其實非常簡單,二高『長治交流道』下,沿省道台24線,往『三地門』,然後油門一拜,給它直上就可抵達了。一路上景色非常不錯,只是今天天空不作美,一早就是陰陰的天氣,不過,進到山區卻格外的涼爽怡人。嗯~~好一個出遊的天氣啊!

下二高後,省道的路況不差,兩旁盡是南部典型的田園風光,高高的檳榔樹,綠油油的稻田,路的遠端則是大武山區,山頂端總是霧茫茫的,這樣子開車,彷彿在花蓮一般。過了『隘寮溪』後左轉,緊接著一個爬坡髮夾彎,一路“之”字向上後,就來到熟悉的三地門了。一路彎延向上離開熱鬧的市區,透過右手邊樹木縫隙,可以看到隘寮溪在這兒作個大迴轉,路旁有間『秋月的店』,就蓋在這峭壁上,是藝術家所開,不怕高的可以坐在延伸出去的平台,欣賞180度的絕佳景觀〈不知道有沒有人要賣像這樣的地?蓋個假日小屋應該不錯!〉,順便可以吃個簡餐與喝喝咖啡。

再往上,就會抵達『三德檢查哨』,在這辦完入山證才能再往前。其實,也只是拿身份證在本子上登記一下。過了檢查哨,道路彎延而上,依舊美景不斷,空氣異常清新,不輸新中橫公路,只是更加地平易近人。


嗯~~小賓還是適合嚴峻的峭壁背景霧台鄉牌樓
在一段下坡後,過了橋,一座牌樓映入眼裡,『霧台鄉』到了,牌樓邊有路可以到達溪邊,相信夏日時應有不少遊客及當地居民會到溪邊戲水消暑吧!另外,在剛過橋後的左手邊,還有一條沿溪步道,這次沒能去,下次再來補吧! 

進到霧台鄉的第一個村落叫『伊拉 Ila』,不知怎麼的,我總會聯想到希臘聖多里尼島 Santorini 伊亞 Oia,可能名字有太多相似吧!

再往上走就會抵達所謂的『神山社區』,從這兒可以通往『神山瀑布』,往返約四十分鐘,不過,我們沒有稍作停留,留待下次探訪。

過不久,路旁的餐廳與色彩豔麗的壁畫,我們抵達了霧台村。我們依舊沿路再上,想看看往上會通到哪,我們離開了霧台村的聚落,繼續驅車直上,道路似乎一路上到另一座山頭。

看了看時間,也快接近中午了,我們決定回頭,回到霧台部落。不過,也在這兒,更加清楚地看到整個霧台部落就盤在『井步山』頭上,依著山勢而築石板屋而居,從這角度看,嗯~~還蠻有聖多里尼島Santorini的fu喔!

有聖多里尼島 Santorini 的fu喔

我們在村落的上方停車,沿著『藝術街Art Street』漫步進入村落。整條藝術街由石板鋪設,陶壺指引,充滿原住民的味道。村落的房子多是由當地產的黑石板岩及頁岩,經簡易加工成規則形狀,再堆砌而成,極具特色。一棟棟的石板屋,飾以不同的木雕或石雕,漫步於此隨時充滿感觀的驚喜。牆上刻畫著再簡單不過的生活,打獵、耕作、慶典、祭祀,讓人可以輕易地一窺魯凱族人的面貌。
 

霧台是西魯凱族群的聚落之一,與另兩個魯凱族支群,東魯凱族群〈以台東縣卑南鄉為中心〉

及下三社群〈以高雄縣茂林鄉為中心〉,在生活習慣及語言上有差異存在。

據傳魯凱族是百步蛇的後裔,也因此在許多地方,木雕、木刻、牆飾、陶壺等,都可看到百步蛇的圖騰,以表達對祖先的崇敬。

百合花則是魯凱族的另一個重要飾物,也是魯凱族的族花,象徵著榮譽、分享,更象徵著族人所追求的純淨與美善。

女子配戴百合花表示貞節,聽說若是婚前與男性發生性行為或婚後與人通姦,將終身失去配戴百合花的資格,甚至若有偷戴被發現,大頭目還有可能公然將它摘下。男性要能配戴也是有難度的,不僅要獵到5隻公山豬,還得再經過一定的見證程序之後才有資格佩戴。不過,百合花的季節在每年的七、八月,現在自然無緣見到。傳統習俗中,只有豐年祭或結婚時才配戴。〈真的還蠻硬斗的!〉豐年祭在每年的國曆八月十五日,如果遇上週六或週日,會因為作禮拜而提前或延後。有心要來的,最好先打電話詢問一下,免得白跑一趟。
卡拉瓦石屋
原本該是熱鬧的街弄,因為恰逢星期天,大多數的村民都在教堂內做禮拜而顯得冷清,只有兩三個小朋友,可能貪玩溜了出來,但不時自教堂傳出的福音,卻又讓人感到溫馨。〈不過,教會的音起得真高,我根本唱不上去。疑‧‧莫非原住民的朋友都是這樣操出來的嗎?〉霧台教會可說是這兒的地標,就在村落的中心位置,是村民的精神支柱,由村民以輪工方式,各自貢獻所長,花了三年的時間建造而成。
霧台教會
夢想之家


在這兒,可以看到不少民宿,原來為配合觀光事業的發展,部落住宅皆以傳統精緻造型建造,提供遊客住宿的服務。其中,以夢想之家最為精緻特別,有空的也可安排在此過夜,順道將附近的景點一網打盡。 
 魯凱文物館 回途,因鋪設防土石流網而交通管制

Read more...

最小的國家,最大的教堂 The Biggest Basilica in The Smallest Country

>> 2009年4月15日

義大利 Italy 是我踏上歐陸的第一個國家,在2004年。不過,羅馬 Rome 卻不在我的行程中,原因只有一個,我們想花兩個禮拜遊覽義大利,可是我們不想走馬看花,我們從北義開始,羅馬因為比較偏南就被列為下次的目標了。而我終於在2007年才去了羅馬。

我們趁著農曆春節的假期,安排了一趟為期六天的佛羅倫斯 Florence 加 羅馬之旅,硬要插個佛羅倫斯是因為‧‧我們要去The Mall 瞎拼啦!別告訴我你不知道 The Mall!你可以在這看到幾乎所有的名牌,Armani、Ferragamo、Zegna、Gucci、Hogan、Tods等等,常可以看到一車一車的日本人,連當地人也常來。

男士可以到此大肆採購如西裝、領帶、皮帶,甚至皮鞋、公事包,Zegna 與 Ferragamo 是我的最愛,在台灣買一套,大約可以在那買個二到三套吧!我是比較厚臉皮,我又硬柪了八五折,重點是在那服務態度還是很不錯的。〈嗯~~好像有點離題太遠了〉



佛羅倫斯〈有空再來回憶一下囉!〉度過兩天後,我們跳上EuroStar快車,前往此行的重點 - 羅馬。二月的羅馬是寒冷的,可是我們還是『大粒汗、細粒汗』拖著行李,從惡名昭彰的羅馬車站邊護身邊殺出一條血路。羅馬車站以扒手眾多聞名,網路上多的是受害者親身的體驗,我們不想壞了興致,提起十二萬分的緊張。這是真是所有背包客的夢魘,除非你打算用走的,不然幾乎每天都得到羅馬車站報到,由這搭地鐵到各景點去。這兒巡邏的警察也是異常的多,甚至也會糾正你的背包不應該這樣背啦,提醒你拉鍊要記得拉,可是這仍阻止不了竊盜的猖獗。就在我們身後不遠處,有人就驚呼著錢包被扒了,見此情節,我們也只能Sorry了,再巡一下自己的有沒有事。


挑了一個離車站不遠的民宿,可能羅馬治

安惡名昭彰的心理因素,加上我們抵達的時間也晚了,一開始還挺擔心的,直到住進去後,發現這還真是不錯,豐盛的早餐,溫暖的房間。後來,還遇上了同是台灣來的三位女背包客,也住這兒,可能又是爬到同一篇文章吧!網路的力量真是無遠弗屆。在卸下行李後,我們請『房東』推薦附近好吃的餐廳,就趕著去祭五贜廟了。其實,這房東也不是真的屋主,而是屋主請來幫忙管理民宿出租的人。我猜這樣的民宿在歐洲應該不少,不像台灣大部份都是校長兼撞鐘。

隔天,我們理所當然的選擇了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來做為我們在羅馬的第一景點,事實上,它也不在羅馬,而是在梵諦岡 Vatican。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工程浩大,至完工時竟已逾一百年,長約兩百公尺,最寬的地方有130公尺,教堂中央的穹窿,直徑42公尺,高約138公尺,僅次於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大圓頂的直徑43.7公尺,不過聖彼得教堂所帶來的震撼絕對遠大於聖母百花大教堂。

儘管在來之前就已經知道,也看了不少關於大教堂的照片,在一腳踏進聖彼得廣場時,還是很難抑制內心的澎湃洶湧,很想貪心的踏遍廣場上的每一寸,用相機補捉每一個角度。但廣鏡頭角似乎怎樣都不夠廣,望遠似乎怎樣都拉不近。

教堂前的聖保羅雕像
我們穿越弧形長廊進到了聖彼得廣場 Piazza St. Pietro,迎面而來的陽光,風和日麗,一掃前晚溼冷惱人的陰霾,〈真是感謝上天賜給我們一個無與倫比的晴天〉。這橢圓形廣場是由貝尼尼 Bernini所設計建造,兩旁的弧形迴廊像是教宗的雙臂,擁抱眾人。迴廊有17公尺寬,284根Tuscan石柱分成四排將其分成三列,中間一列甚至可以供兩輛汽車通行,迴廊頂端矗立著162座雕像,其中僅二十餘座是貝尼尼親自雕塑,剩下都是其學生所作。廣場中央豎立著由埃及運來的方尖碑,高25.5公尺,在方尖碑與兩側迴廊中間,各有一座噴泉,一座由貝尼尼雕製,一座由馬德爾諾Maderno雕製。
原本的計畫是要把聖彼得大教堂與梵諦岡博物館牌在同一天,但我們少做了一個功課,也低估了遊客人數。當我們踏出地鐵站,便開始覺得不妙,在接近梵諦岡石,更看到一條長長的排隊人龍沿著梵諦岡的圍牆,喔~賣尬!這要排到民國幾年啊!這天我們只好先把聖彼得大教堂逛完,改天再儘早來排隊,一定要早,因為12點半就禁止入場了,也別看到人潮就呆掉了,趕緊跟著排吧!估個一個半小時排隊吧!  

進入聖彼得大教堂是免費的,但是需要安檢的,沒辦法這年頭瘋子不少。一進到教堂內,馬上就會被眼前的雕樑畫棟所震攝,的確就如同大家所言,當你看完聖彼得大教堂後,你可能再也提不起興趣看其他教堂了。
拍攝後才發現,每個雕像恰巧都停了一隻鴿子聖彼得大教堂的正面
教堂的正面上方有耶穌基督及十二位使徒的雕像,左右各有一個大圓鐘,因為梵諦岡有一段時間為法國統治,所以面對教堂右方為法國時間,左方為本地時間。教堂內共有十一個大小不同的禮拜堂,四十五座祭壇。牆面巨柱與天花板到處充滿大理石雕刻鑲嵌,我按圖所冀的找到在旅遊書上列為“必看”的特色。在進入教堂前,會看到一扇前面總是擠滿人的門,

一開始便是進門右手邊的『聖殤像 Pieta 』,事實上,這也是我最想要看的。堅硬的大理石,精緻地刻出人體肌膚的紋理,骨骼架構,甚至衣服的皺折,很高雅、莊嚴又透露出悲傷,若是要挑惕的是耶穌的母親實在看起來太年輕了。令人更吃驚的是,這居然是米開郎基羅在25歲的創作,〈25歲的我~~好像還在茫然地迷失在人生旅途上吧!〉。據說,他當初完成後,大家都以為是別人所作,他知道後非常生氣,漏夜趕進去,在聖母的衣襟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事後,他非常的後悔,而這也成為他唯一一件有落款的作品。還有另一插曲,

1972年,有個人發瘋地高喊:我是耶穌基督。然後用榔頭敲壞了聖母的鼻子與手指,經修復後,現在已多了一層玻璃來隔離觀賞的民眾。
米開郎基羅的聖殤像聖彼得的雕像
再往內走,可以看到聖彼得的青銅雕像 Statue of St. Peter,這是前聖彼得教堂的遺留物,由 Arnolfo di Cambio雕刻家所作,如今已有神性,不少信徒排隊撫摸或親吻雕像的足部祈福〈可從照片中看出雕像的右腳已被磨得發亮了〉,在歐洲,好像很信這一套,什麼茱麗葉的胸部,市集旁的山豬啦!都被觀光客摸到發亮。在遊覽大教堂前,應該盡量搜集一些偉大作品或你有興趣的作品的相片,最好也有相關位置,免得相逢不相識啊! 我就差一點找不到聖彼得的雕像。

同時,在圓頂 The Dome 的正下方,有個你絕對不會錯過的華麗作品,但似乎跟整個教堂有點隔隔不入,不過,鐵定讓人印象深刻。這是個青銅所作的『祭壇華蓋 Baldacchino』,由貝尼尼 Bernini操刀〈來羅馬,一定要多瞭解一下這個人,因為有太多他的作品了,別像我只唸得出米開郎基羅、拉斐爾這幾個〉。螺旋式的青銅柱據稱是教宗伍朋八世 Pope Urban VIII從萬神殿 The Pantheon取下的門廊天花板裝飾熔化鑄成。當然,這種毀壞古寺廟的作為,讓人對這位教宗諸多撻伐。
米開郎基羅的圓頂與貝尼尼的祭壇華蓋貝尼尼的祭壇華蓋 Baldacchino
米開郎基羅所設計的圓頂,在他去逝後才完成貝尼尼的聖壇華蓋下點著99盞長明燈,沿著樓梯下去就是安放聖彼得骨骸的地方
在中殿的盡頭是聖彼得寶座 Apse ,這也是貝尼尼的作品,與上述米開郎基羅的『聖殤像 Pieta 』、貝尼尼的『祭壇華蓋 Baldacchino』,號稱聖彼得大教堂三寶。上方代表聖靈的白鴿,四周飾有雲朵與天使, 那張黑色的椅子傳說是聖彼得曾坐過的,貝尼尼將它嵌入,底下分別由教會初期的四位聖者所支托,前兩位來自拉丁教會,而後兩位則來自希臘教會,當然這種安排是有其尊卑安排的,但一切也充分表現出教會至高無上的權威與統一的展示。

另一件有名的作品,也是貝尼尼的〈我知道,天啊!又是他!〉,亞歷山大七世紀念碑 Alexander VII's Monument,是八十高齡時創作的不朽作品,展現出正義、真理、貞潔與節鹼形象,上方的是亞歷山大七世教宗,左手邊的是聖母瑪利亞,而右手邊的是聖女貞德,厚重的帳幔下伸出手持沙漏,象徵死神的骷髏,底下的死亡之門,像是告訴你「死期到了」。
聖彼得寶座亞歷山大七世紀念碑 Alexander VII's Monument

這個教堂圓形穹頂,據說構思來自羅馬市中心的萬神殿。穹頂用鼓狀柱牆支撐,被分成十六等份,每等份內均繪著聖者圖像。再往下由四面方形牆柱支撐整個穹頂,在四面上方各有一個圓形壁畫,底下各有一尊聖者雕像。四面圓形壁畫中各是四部福音書的作者及其代表物,分別是馬太和「牛」、馬可和「獅子」、路加和「鷹」、約翰和「天使」。 〈不是我博學,去之前最好有Study一下比較好。〉
聖維羅尼卡 St. Veronica 聖安德列 St. Andrew聖海倫 St. Helen


聖郎吉紐斯St. Longinus往圓頂的通道後面牆壁是馬賽克壁畫梵諦岡博物館在教堂十字交匯,支撐圓頂處,有著四個聖人的座壇,分別是聖安德列 St. Andrew、聖維羅尼卡 St. Veronica、聖海倫 St. Helen、以及聖郎吉紐斯St. Longinus,而印有耶穌頭像的方巾、耶穌當初被釘的十字架及羅馬士兵刺戳耶穌的長矛,三樣聖物據說都保存在聖彼得大教堂,這當然也大大的提昇了聖彼得大教堂在整個基督教中的地位。 

來到聖彼得大教堂還有一件不得不做的事,那就是一定要爬上教堂的圓頂,這也是唯二要付費的地方〈另一個是教堂內的寶物室 Treasury〉。要上圓頂需從教堂外的排隊,通常隊伍都十分的長,不過,從那你可以用更高的角度觀賞整個聖彼得廣場,以及旁邊的梵諦岡博物館,有名的西斯汀禮拜堂 Sistine Chapel 就是上圖下方三角形屋頂的那一間,而入口則是位於上圖左邊,動線的安排有點機車就是了。

下圓頂時,你也可以從圓頂的底部鳥瞰教堂十字架形的設計,在走道旁是精美的壁畫,在這可以清楚的看出這是用指甲大小的彩色玻璃一片一片拼湊出來的。樓下的壁畫其實也是,只是隔個距離,不容易看的出來而已。

由大教堂圓頂遠眺


聖彼得廣場教堂前另一邊的聖彼得雕像寶物室的入口
寫到這兒,其實還是那句老話,來之前最好先做足功課,才不至於入寶山而空手回,徒留遺憾。 

  

Read more...

  © Blogger template Selamat Hari Raya Aidilfitr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